Start my own business - Pathors
【前言】
LINE 台灣連線是我待過最讚的公司,重視軟工文化、可以遠端工作、公司有趣好玩的活動也很多、氛圍年輕活潑,而且在這邊我年薪百萬,也不太需要加班。
我超愛這邊的一切,但是在 24 歲的前夕,我跟主管提了離職,我準備要去創業了!
我知道,這個決定聽起來可能帶點不切實際的浪漫。但當你看見一個由 AI 驅動的浪潮正席捲而來時,你會選擇在岸邊觀看,還是成為參與其中的衝浪者?
【一切的起點】
有一次我跟宇傑半夜想租車,遇到租車功能壞掉的情況,於是我們想要找客服請求支援,當時只有半智慧的選單可以找到罐頭回覆,這根本不是我們需要的。而轉接專人服務又需要排十五個人的隊伍。
我們對這樣的客戶服務真的很絕望,在大 AI 時代,一個簡單的任務真的這麼難以被即時解決嗎?
掛上電話後,我們環顧四周,才發現這痛點早已是各行各業的日常:可能是餐廳的的員工在尖峰時段,只能讓訂位電話響個不停。或是護理師不斷被掛號、用藥提醒的電話工作打斷,讓行政負擔更加沈重。
【問題的本質】
起初我們天真地想:這不是很簡單嗎,用 LLM 加上 STT/TTS 模型組合一下,不就能解決客服的工作量了。但實際上,一個真正能為企業採用的 AI 對話服務,從來不只是讓它會說話而已。
首先,Prompt 難以為 AI 編排一套穩定可靠的 SOP。一旦提示詞的量級提高、邏輯分支變得複雜,AI 很容易迷失在龐雜的任務狀態之中。
再來是打造對話溫度。如果 AI 總是在不對的時機打斷客戶,或是在顧客講完後延遲個兩三秒才呆呆地回應,那種冰冷的機械感會立刻浮現。
最後是最容易被忽略的:持續的監控與測試。AI 上線後,我們怎麼知道它服務了多少客人?在哪個環節讓客人失望了?我們可不想讓 AI 客服不知不覺地摧毀品牌形象。
企業之所以還沒能廣泛擁抱 AI 客服,主要還是因為打造一個聰明可靠的 AI 員工的成本太高太難了。而這正是我們切入的機會點。
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值得我們義無反顧投入的挑戰。
【現在的狀態】
我們目前進駐在新創加速器 Garage+,並且也有了一些企業端客戶,雖然每天都有爆炸多的問題要去解決,但我真心熱愛這樣的生活。
我的角色變得立體,不再只是考慮功能如何打造,而是要找到策略去切入這個市場,讓我們的產品被買單。
高中那個嚮往新創挑戰的自己,應該完全想像不到 8 年後的自己可以距離嚮往的日子這麼近的活著!
不過也不知道一年後的自己會不會咒罵今天的自己太笨 XD
【後記 - Pathors】
這邊我就不介紹太多廢話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我們的網站看看: https://voice.pathors.com
如果你們公司有在考慮語音 AI 的導入或是其他 AI 的相關問題都可以找我小聊一下,私訊永遠開放。
希望公司跟我都可以順利活下去。
